一头巴西牧场的肉牛,经过精细分割,穿越重洋,抵达中国内陆——在河南中原四季物流港,这已成为日常图景。
中国,这个年进口牛肉预计超过300万吨的全球最大市场,正通过中原腹地的这个超级枢纽,悄然重塑着全球牛肉贸易的脉络。
在河南中原四季物流港,每周有上万吨来自南美、澳洲、北美的牛肉在这里交易、分拨,发往全国各地。这个年交易量超100万吨的物流枢纽,如何实现“买全球,卖全国”?
答案藏在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发达的物流网络中。郑州作为全国交通枢纽,依托“米”字形高铁网、中欧班列和航空港,形成了高效的多式联运体系。进口牛肉通过海铁联运、空陆联运等方式快速抵达,再通过这里强大的冷链网络分发至全国各地。
拥有超过100万立方米冷库容量的中原四季物流港,已成为中国内陆规模最大的冷链仓储基地之一。通过数字化交易平台,这里链接着国内外数万名贸易商,实现从交易、结算到物流的全流程数字化。
更引人注目的是,这里正在形成的“郑州价格”日益成为国内牛肉市场的“晴雨表”。全国各地的批发商、连锁餐饮和商超,开始以这个价格作为采购和库存管理的重要依据。
这一变化的背后,是中国消费者对牛肉品质要求的不断提升。在南美洲的加工车间里,如今会根据中国家庭的烹饪习惯,对牛肉进行“入乡随俗”的精细分割——只为让中国消费者烤出更香嫩、炖出更醇厚的牛肉味道。
尽管中国人均牛肉消费量仍低于发达国家,但增长空间可观。这个持续扩张的市场,为“郑州价格”提供了坚实的支撑。
10月28日,第二届全球肉类博览会将在郑州开幕,全球肉类产业的目光再次聚焦于此,将进一步促进全球肉类产业的交流与合作,强化中国在国际肉类市场中的枢纽地位。(闻有成)
【纠错】 【责任编辑:谷婷婷 王晓飞】

